《成家》

社工给人的感觉总是很愿意帮助人、安慰人。跟他们对话后,明明糟糕的事情依然存在、生活依旧困苦,但心情会顿时舒畅。社工就像集合了辅导员、心理医生及教师的身份,可是,辅导员会遇到困难,医生会病,教师也需要被教。在社工需要被照顾时,他们又可以找谁呢?我们访问了社工罗佩琪 (Peggy),分享她的故事

Peggy在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新来港人士乐聚轩工作已有十多年,有不少个案经常找她面谈,可能是遇上家庭问题,又或是希望寻找职业辅导及工作方面的专业意见。面对个案,她认为最重要是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步伐,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不同人也有不同的需要。Peggy也藉此提及她的一对子女,提及现今世代不能再沿用上一代的管教方式,要因应情况去改变自己的角色来对待他们,更要明白到他们是不同的个体,需要不同,性格也不同。她以子女的兴趣作例子,一个喜欢学琴,一个喜欢打鼓,她先买了琴,另一个孩子因而认为妈妈偏心,她需要解释是考虑到环境因素,需要肯定他的学习决心才下决定买。在这些时候,Peggy需要跟子女沟通很多,处境和性格不同,需要就会不同。子女如是,其实她的服务对象亦然。

看尽社会上的问题,特别是新移民及低收入人士,Peggy也许已驾轻就熟,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但她的小孩却对这个世界充满不明白及好奇。有一次他们在看电视节目,她的小孩顿时发现原来社会上有这么多的问题与悲惨情况,有些人的生活原来是很困苦的。又例如红极一时的《鱿鱼遊戏》,当孩子的所有同学都在玩木头人遊戏时,作为家长,她没有办法避开这个话题,必须正面与小孩解释,剧集的内容其实非常残忍,有伤害别人及杀人的情节。而事实上,社会的确有很多复杂的事情令小朋友一时三刻难以理解,但至少他们要知道一些他们不能掌握的事情其实在社会上每一天都上演。在这些时候,她会向小朋友解释其实这些不好的事情是需要“被处理才会变得更好”。这种帮助别人的使命感,彷彿在这个社工的骨子裏散发出来,无论何时何地,对着何人,她都保持着自己的正向价值观,以帮助别人为己任。

面对创伤,Peggy亦向我们分享了她的一些心得。她早前修读了一些关于静观的课程,学习了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能防止自己陷入极度沮丧的状态。她鼓励我们都可以去尝试一下,当有一些衝动的话想说,或者突然感到情绪崩溃,就叫自己深呼吸一下,暂停一下,让自己有一个缓衝的空间,不要让自己太快陷入低潮。事实上,很多事情都很难掌握,因此学懂处理情绪及减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香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很绷紧,每一个人面对的课题都不同,成人有工作的烦恼,小孩也有功课的压力。也许我们都会怨天尤人,但记住必须适可而止,想一想,其实情况也不是真的太差,亦要明白到没有事情是完美的。当感到自己有负面情绪时,抽身去喝一口水,放空一下,转一转念,即使事情没有解决,心情亦会舒缓一点。对Peggy来说,回家就是放鬆,陪子女做功课,陪他们玩,抱抱他们,其实一些生活小事,也是伟大的事。

与Peggy 谈过几次,我们原先很想知道社工的需要及困难,并为她的故事创作一首歌。但后来发现,原来葵青人的困难,家人的需要,总能相通。《成家》是我们送给Peggy的礼物,也是Peggy对葵青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