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馆》

「曾经有段日子,好讨厌要留在这里。好想离开。」许生说。

和记办馆,是许生爸爸经营的生意,他以前在街边当小贩,后来朋友介绍他来荔景村投标开档,价高者得成功投到了这个舖位。许家本来住深水埗,因为开了店就搬到附近。小时候的许生连荔景在哪里也不知道,最多只去过荔园(即现在的美孚)。因为这家店,许生的生活完完全全和荔景村綑绑在一起了。

许生年青时代的香港是工业为主的社会,到处都有工厂,他毕业后本来是做钟錶学徒的,但后来因为爸爸开了办馆,成为了家庭的生意,许生也顺理成章地辞掉学徒工作回家帮忙,留在办馆工作。当时才18岁的许生,正值喜欢玩乐的年纪,朋友经常约他外出吃喝耍乐,可是他常常都因为要看舖而不能去玩,朋友被他拒绝了三、四次便不再约他外出了。这段时间的许生很不喜欢留在店里,很不开心,因为青春的时光好像都白过了。

「后来,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慢慢也好像习惯了。像老虎被困在笼里,困久了,老虎也变得温驯了。」

这一困,就46年。由屋村刚入伙,和记办馆作为第一批进驻的店舖开始,许生见证着屋村的歷史。他就像奇幻故事里长生不老的智者,看着荔景村周遭人和事的身世轮迴。许生细数着歷史,办馆对面的建筑物本来是一间小学,家里三个弟弟都在那里毕业,后来成了另一间小学,再成了另一间中学,再重建成现在的社区建设。荔景村有一宗命案人所皆知,案发现场就在办馆附近,许生熟悉地指路,还绘形绘声地说着闹鬼的传闻,以及电视台来访问时的情况。

46年来,荔景村由五间辧馆,到现在仅余两间,和记办馆是其中一间,也是这里最老的店。在便利店还未「梗有一间喺左近」的时候,中小学生放学都会来办馆买小吃,街坊大多是香港人,同声同气,也会来閒聊和买东西。年月过去,时代也不同了,屋村的人口老化了,居民来自不同族裔,年青人购物亦有更多的选择,儘管办馆的东西比便利店便宜很多,生意却没有因而增加。不过,虽然老街坊搬走了,学生毕业长大离开了,有些人还是会带着儿孙回来探望许生,旧地重遊,找他拍照留念。

「如果清拆重建,办馆不用再做,就正式放监了,不用再被绑住。」

荔景村重建计划多年来只闻楼梯响,许生说,如果荔景村真的要清拆,他就会索性退休。46年来,天天开舖,除了农曆年初一至三休息外,一年有362天都在工作。因为生意都是等回来的,街坊任何时候都可能需要买东西,许生每天的作息,都被办馆绑得紧紧的,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甚至牺牲了和子女的亲子时间。

许生说,办馆、士多是黄昏行业,现在都被便利店取代了。香港经济的走向就是如此,很多行业都已经转型,是无可避免的事。年少时在工厂放工走路回家,十多分钟的路程,沿途每十间店就有一间士多,但现在一间也没有了。许生也想过退休后在附近找些每天几小时的兼职来消磨时间,但他问过附近超市职员,才发现已经「登六」(已过60岁)的他不合资格入职。时代转变,也没有什幺捨不捨得的,都是无可奈何。

用半生留守在荔景村的许生、不知道还会营业多久的和记办馆,对附近居民来说,未必是无法取代的存在。但,他总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