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籬笆》

在香港,很多人對板球運動抱有刻板印象,視之為少數族裔的專利。對華裔人士而言,可能就只有「想了解但看不懂」或「好似棒球咁擊球」的片面認知。事實上,板球早於150年前已經傳入香港,來源地是英國,只是沒有如足球一樣,成為主流運動項目之一。

隨著本地的南亞裔人口增加,近年在一些屋邨範圍內,不時也會見到小孩子拿著大球板趕著去空地打球的有趣畫面。「板球運動在我的家鄉(巴基斯坦)相當流行。那時候住在鄉郊地區,我會和小孩子在離家不遠的空地打板球,用的球不是木造的板球,而是網球」,現役香港板球代表Waqas Khan分享。

2009年,Waqas一家跟隨在香港工作的父親移居此地,五、六年前搬到上葵涌。雖然板球在香港並非主流,但當問到香港和巴國兩地的板球文化有何分別時,Waqas直言香港在訓練設施上比家鄉好很多。加入球會後,2018年Waqas踏上代表香港出賽的第一步,到馬來西亞參加U-19亞洲杯外圍賽;由於表現出色,不久後正式代表港隊。

談起自己的板球路,Waqas每一句都相當自信:「板球是關於熱情。童年時在巴基斯坦的電視上看板球比賽,看著自己偶像如英雄般的表現,會幻想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為出色的板球員……那時在電視上看過香港隊的比賽,我告訴自己來到香港後,希望也有機會加入代表隊。來港後入讀的學校剛好有板球隊,我就是這樣開始的。」

正規訓練和比賽以外,Waqas有時會和朋友參與一些地區比賽。葵涌安蔭邨附近的一個足球場,對這些板球小伙子別有一番意義。「小型聯賽會在這裏舉行,雖然是打Tapeball,也就是用電線膠布包著的網球。正規板球是在草地上打,而這裏是硬地。每個人都相當認真,只要一落場就當是真正的比賽。你需要相當冷靜、專注和保持技術」,Waqas把我們帶到球場,嘗試形容在這裏進行的比賽。有趣的是,球場邊正好掛著「禁止擊球運動」的橫額,Waqas也慨歎:「如果沒有租場的話,就不能在這裏打板球。很多時小孩子在這裏打球,也要和管理員打游擊,他們一來就要『走鬼』。其實大家在這裏打板球也有原因:這裏的地勢像個山谷,除了一旁的學校,另外三邊是山坡和樹蔭,不會滋擾民居。因此來這裏打板球的其實不只葵涌居民,甚至有來自其他區的人。」話雖如此,板球愛好者要租用場地也不容易。基於溝通問題,他們都要親身到辦事處租場,當然也只限在沒有人租用來踢足球的時候。

Waqas相信板球可以令南亞裔和本地人口融合,「有時會有本地人隔著鐵絲網看板球,他們不一定知道規則但會跟著我們一起叫喊。如果他們加入一起打球,其實很容易可以一起學習一起玩,正如在這裏打球的小孩子一樣。」

除了這個非正式的板球場地,其實香港的板球專屬場正好也在葵涌醉酒灣。正如Waqas分享,每一項運動其實都有它獨特的文化和魅力。對板球而言,最需要的可能不是規管,而是更多適合的場地,讓這些球員可以發揮所長,像擊球後的平地一聲「嘣——」,奔跑出一條得分之路。